定制规划后就要落实。邓余良找到了一位村民,与他商量用地做实验的事情,村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村民们还是相信科学种地的。”邓余良说。有了土地,邓余良就回到区农业局拉上同事,全身心投入到土地种植实验工作上。一干就是两个多月,一亩曾经看上去贫瘠的土地,在经过科学整理耕种其肥沃的真实面貌就展现在人们眼前,长势良好的蔬菜得到了村民和前来参观的蔬菜专合社负责人的认同。
去年6月,他成功引进了资阳宰山嘴蔬菜专业合作社到村,流转土地300亩建设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入园挣工资、学技术,通过专合社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签订“保底+回收”合同,带动全村发展榨菜600亩,无须豌豆200亩。实现了“流转土地赚租金、进园务工赚薪金”,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
不仅如此,根据新盟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种植习惯,邓余良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入手,采取“地膜覆盖+种子包衣”处理技术,集中示范地膜花生及地膜水稻各200亩。能够实现亩增产40—50公斤,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另外,根据丹山镇统筹发展“三个一万亩”立体优势产业总体布局,发展了核桃500亩、青脆李200亩;争取区农业局项目支持25万元,重点鼓励支持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家畜家禽养殖、蔬菜种植,立竿见影。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民生难题
新盟村地势较高,非常缺水,基础设施极为落后。村里没有蓄水池,种地全靠村民们从古井里挑水上山进行灌溉,生活异常艰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