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清晨,微雨,成都市高新区吉瑞五路一个工地里,列成一队的挖掘机一起按响了喇叭,声音短促嘹亮。成都市中心城区(“11+2”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正式启动。
“切实解决上学难、看病难,满足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需求。”通过攻坚行动,成都将完善中心城区服务设施,,推进全域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布局,加快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到2020年,中心城区新建公共服务设施2557处,总投资约890亿。其中教育类490项,医疗卫生类215项。城市建成区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实施率要从61%提升至75%以上,初步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
建设聚焦
公共服务8大类18项
教育类490项、医疗卫生类215项
“小区附近难找幼儿园”“医院看病人挤人”“跳广场舞难寻场地”……这些困扰市民的问题,都将随着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逐一得到解决。
成都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将新建公共服务设施2557处,其中教育类490项,医疗卫生类215项,商业服务类245项,文化类175项,体育类205项,社区服务类540项,行政管理类62项,市政设施类625项。让成都这座宜居城市的宜居“看得见,摸得着”。
其中,建设内容教育类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医疗卫生类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商业服务类包括农贸市场等,总共是8大类18项,涉及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实施率要从61%提升至7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平衡,初步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
在备受市民关注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上,三年将实施490所,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将实施100多所。
科学实施
9月至12月启动146项
重点推行社区综合体建设模式
如何推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