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快得很,才说打七,又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什么尘劳妄念彻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
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我们的路头,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
你我本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只因妄念执着,爱缠世间幻法,所以弄得四大不得空,生死不得了。
假如一念体起无生,则释迦佛说的这些法门也用不着了。难道生死不会休吗?是故宗门下这一法,真是光明无量照十方。
昔日德山祖师,是四川简州人,俗姓周。二十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人谓之“周金刚”。
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性海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扫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
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
至来日,龙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
于是礼辞,直抵沩山,挟複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
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