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的基础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多方力量。为解决谁来养蜂,结合阿坝中蜂产业现状,去年6月,崇州市投资25万元在马尔康市卓克基镇纳足村3组建立了一个占地5亩,拥有120箱阿坝中蜂及配套设施的示范基地。“在崇州援藏队帮助下,我们成立养蜂合作社统一经营,聘请养蜂经验较为丰富的蜂农作为职业经理人,负责日常养殖管理,同时,带动纳足村320多个村民共同参与。”纳足村第一书记杨晓虎向记者介绍到。
借鉴“崇州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走进高原净地。马尔康市以村集体经济建设形式和阿坝蜜蜂产业链建设需求为契机,对照崇州市在纳足村建立的养蜂示范基地,新培育养蜂专合社11个,并扶持带动全市14个乡镇900余户蜂农发展养蜂业,养殖规模达12000余群。
谁来经营?职业经理人悄然而至
猫着腰在蜂箱间隙间走过一遍又一遍,夏加不时停下脚步,翻看村民们整理过后的蜂箱,并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对照蜂群越冬准备每项规范做记录。有些发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做满了圈住,遇到棘手的问题,夏加立马记下,等着下次向崇州援藏队请来养蜂专家提问。
为解决“谁来经营”难题,崇州市为马尔康养蜂业构建了“专合社+职业经理人+中蜂保育场+综合服务”的运行机制。决定“怎样种”的职业经理人成为经营管理环节的重要一环,因此职业经理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成为关键。
在崇州市的帮助下,马尔康市加大财力和技术的投入,大力推进阿坝中蜂产业发展,以“养殖促进保种,保种服务养殖”的工作思路来综合思考发展蜂群的数量和质量。先后邀请中国农科院、四川蜂业管理站以及蜂学高校等国内数名资深专家到马尔康县举办“阿坝中蜂”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50余期,共培训蜂农18000余人次,在保护区内培育保种点8个,有保种基础群3000余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