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如何将产妇死亡率降到如此低的水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潘晓娟告诉记者,此前我国有很多女性热衷于采用剖宫产,然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她们在生育第二胎的时候就会因此出现大量的并发症,凶险型前置胎盘和羊水栓塞就是其中之二,加上一些生育二胎的高龄产妇因为年龄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大量高危产妇也就由此而来。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于是我们有了医联体和产急办,还有我们医院自己的妇幼协同体系。” 潘晓娟介绍,通过这些体系,各个医院的优势资源可以融合起来。据了解,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与全市的妇产科科室、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协同体系,进行督导和考核。通过一套专有的网站和手机APP,医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联动起来。其次就是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流程。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门诊护士长杨德荣为记者举例,医院会将所有产妇用5种颜色区别开来,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医治。
揭秘
一个机制的浮出
24小时值班 信号差的地方不敢去
多起妇产科应急救援的背后,一个名字反复出现: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到底是什么?又如何运作?
2006年,随着成都市流动人口增多,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有所反弹,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和分析总结,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了初期的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体系,出台了《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从孕产期管理到孕产妇的应急转诊,初步建立了应急体系。“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体系的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设立了母婴安康项目,并将此项目设为《成都市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重大工程,每年由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产科和新生儿的急救救治、产儿科救治网络建设以及能力提升等工作,且资金每年的增长幅度不低于10%,是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有力的政策保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