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习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现在在做野化放归吗?”侯蓉说:“仍在推进,取得了一些进展。”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会终结的任务。
“当时习总书记说‘野化放归’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愣了。”侯蓉回忆起来依然一脸惊讶,因为“野化放归”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也就是通过野化训练,把圈养的大熊猫送回大自然。“我从来没有想过习总书记会问这么具体的问题,这也表示习总书记非常关注大熊猫。”
野化放归,有人不了解,有人不理解。“我们经常受到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要把在基地吃好喝好、被精心照料的大熊猫送到野外去,这不是一种虐待么?”对于这种质疑,侯蓉解释,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熊猫野生群共有1846只,却被分割为33个局域种群。也就是说,熊猫们的分布并不集中,更让研究人员焦虑的是,其中22个局域种群的个体数量小于30只,具有灭绝风险。“而圈养大熊猫的成功放归可以调节各个相互隔离的生境单元中的大熊猫数量、交换血缘、保持遗传多样性,防止小种群的衰退和灭绝,同时,这也是大熊猫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
侯蓉表示,目前基地已累计有两批大熊猫投入了野化训练。作为“先行者”的第一批熊猫,“倩倩”已经在栗子坪野化圈独立生活了。“和圈养大熊猫比起来,‘倩倩’特别拽实,也非常警惕,适应得很好。还有它的活动范围非常大,有几次都走出了有工作人员监控的野化圈,但都平安地回来了。”
人工辅助软放归 明年启动新基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