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一早,赵建又来到田边,查看地里刚播种不久的大蒜生长情况。
每年的9月底是大蒜播种的时节。对常年种大蒜的成都温江蒜农来说,,今年的大蒜播种却有了些不同之处:温江开始尝试机械化播种大蒜。
引入大蒜播种机的,是温江当地一家名叫“隆永农机”的专业合作社,赵建是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我们引进机械化,主要目的是降低现在大蒜播种的人工成本。”
温江区作为全国大蒜主产区,种植面积多年保持在2万亩左右。从传统种植到机械化种植,这条路走得顺利吗?□本报记者蒋君芳
较量速度与密度的胜利
9月24日,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的省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新模式)实训基地里,周边许多群众奔着一场“人机大战”而来:比赛选手,一方是一台来自山东的大蒜播种机,由3名机械手操作;另一方是8名来自当地的种蒜好手。比赛时间以40分钟为限,时间一到,以双方的播种面积来计算输赢。
“比赛一开始就基本能看出结果:播种机每操作一次,就能栽好5行5列的蒜种;我们人工一次只能栽一粒下去。”40分钟的高强度比赛后,参赛选手刘慧芳十分疲惫。
经测量,比赛最终结果为播种机完成0.76亩播种面积,人工队完成播种面积为0.37亩。而播种机的优势不只有速度。根据密度计算,播种机在一亩土地上能栽下约4万颗蒜种,而人工只能栽3.5万颗左右。因为人工不像机器,能把行距、株距计算得那么准确和均匀。
“现在温江这边栽种一亩蒜,人工成本大约是600元,如果是用机器的话,费用可以控制在200元以内。”赵建说,对于蒜农来说,这笔账算下来还是有不小吸引力的。
不过双方的比赛并没结束。“得到明年5月大蒜产出时,对比出两种播种方式下大蒜的产量,才算是真正结束了较量。”赵建脸上写满了自信。
挑战北方机器﹃水土不服﹄
虽然在播种阶段赢了,但赵建并未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掉以轻心,“从北方来的机器,并不完全适应南方的各项条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