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65岁的杨运宇和成都的几位同学一起到贵州旅游,和贵州的几位同学见了一面。“说到今年就毕业40年了,大家都很感慨。”在回成都的路上,杨运宇便决定,要组织一场同学会。
40年过去了,当时的通讯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要找到这么多同学,并非易事。从2月开始,杨运宇便和几个同学开始“寻人”,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失联”了。
杨运宇通过同学提供的信息,联系当地的卫生系统,辗转找人,终于联系上了大部分同学。“花了三四个月时间,现在还剩下两三个实在是找不到了。”这次同学聚会,77名同学从云南、贵州、重庆甚至北京、上海、西藏赶来。“40年一聚,太不容易了。”63岁的黄敬权12日便从上海来到了成都,“想多和同学们待几天。”
家住河南安阳的张爱国,两年前因为中风卧病在床,无法说话。杨运宇辗转联系上她的女儿,并通过微信传去了几张同学合照。“她看见照片特别高兴,虽然无法说话,但我能感觉到,,她一定记得你们,也很想你们。”张爱国女儿告诉杨运宇。
一起逛校园一起吃食堂,故地重游谈变化
“希望十年后,我们再相聚”
10月15日一早,77位老同学和当时的辅导员刘建学一起逛校园,曾经他们上专业课的第七教学楼,已变成公共卫生学院。
“第一次上解剖课,还有人特别害怕。”“杨敏那个时候就是学霸,最认真的就是她。”“当时我就坐那个位置,你坐我前面。”……时隔40年再回到曾经熟悉的教室,聊近况、谈变化、忆过去,老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临近中午,田志明和几位同学开始组织大家去食堂吃饭。“你以前就是生活委员,现在,还是我们的生活委员。”有人对着田志明打趣道。田志明也乐在其中,“从过去到现在,同学之间,都是这样直接、自然的相处方式,很美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