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医院登记备案的一位患者放弃了眼角膜移植手术,别的备案患者距离医院太远,一枚在16日凌晨两点被逝者捐献出的眼角膜,在内皮只有24小时保存期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在朋友圈中,寻找“新主人”,完成逝者帮助他人的愿望。
最终,在医护人员、网友的接力传播下,31岁的新都青年王泽(化名)通获知消息,赶在医院限定的时间内,第一个赶到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15日晚上10点左右,比他大1岁的李默(化名)因车祸去世,因生前曾和父亲闲聊时提到今后去世想捐献器官,李父替他做出了这个决定,捐献出眼角膜和双肾。
· 一条朋友圈 ·
寻找眼角膜受体 限定时间办理入院
从10月16日上午开始,一条关于征集眼角膜移植受体的消息,开始在成都市民的朋友圈中转发起来,消息中提到,某医院有新鲜穿透眼角膜移植供体一枚,“有需要的患者请于今日14:00前办理急诊入院,并留下了医院眼科的电话。”
下午1点,在该医院眼科护士站,一位护士不停地接听着咨询眼角膜移植的事,电话中,护士统一回复需要亲自到医院,办理入院后做相关的检查,在符合手术条件后才能确定,但由于眼角膜只有一枚,因此只能满足最早到、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从上午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打电话来了,但一直没有人过来。”一位护士说。
眼角膜移植手术,为何通过网络传播寻找受体,并且还如此仓促?医院眼科一位医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枚眼角膜是16日凌晨2点左右从一位逝者身上取下,由于新鲜眼角膜具有的内皮,通常保存期只有短短的24小时。将入院时间限定在下2点前,是考虑做术前检查还需要时间。
据了解,在医院眼科的档案里,留存着一些患眼科疾病需要移植眼角膜的患者,但凡有人捐献眼角膜,医院就会按患者登记备案的顺序进行通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