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们同时也通知了医院产科急救小组。之后,成都市建立的孕产妇急救机制迅速启动。 直到中午12点过,张慧芳的同事进去将她换出来,“我喝了一口牛奶,又进去参与救治了。” 10月12日晚间,成都商报记者再度联系上张慧芳时,她刚刚从一台手术下来,谈及当天的惊险抢救,她说:“医生应该以救治病人为己任。”
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
市产科急救办公室
紧急调派人手,整个救治网络迅速行动
9月25日,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接到了求助电话。工作人员根据现场需求,紧急调派人手,整个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迅速行动起来,网络体系在每个区(市)县均设立了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市级值班专家包含了妇产科、ICU、血液科等专业的专家。“产科急救时有发生,一年都会有3000多例。”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出生的孩子有20万左右,像这么严重的急救案例,一年只有几十例。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判断,产急办会安排相应专家应对急救案例。但是,,产科出血依然是产科急救的主要原因,甚至占了产科急救的一半。这位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从“二孩”政策出来以后,很多医疗机构都面临一场考验,产科的服务工作量、复杂水平都极大增加,特别是很多高龄产妇,使得急救人数有所增加。不过,成都市的孕妇死亡率一直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