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新闻: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2)

发布时间:2016-10-13 22:0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孟子》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在这里,孟子解释了天下、国、家、人的关系:天下的根底是国,国的根底是家,家的根底是集体。国与家相反相成,国家...

《孟子》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在这里,孟子解释了天下、国、家、人的关系:天下的根底是国,国的根底是家,家的根底是集体。国与家相反相成,国家的仁德政治,家庭的仁德风气,集体的仁德涵养,都关系着社会的繁荣和稳固。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

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西汉初年,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末尾对匈奴的侵略停止反击。霍去病率军抗击匈奴,屡立奇功,勇冠三军。他失利归来后,汉武帝为他建造了“豪宅”以表彰他的战功,霍去病坚辞不受,并留下了千古名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宁愿在大漠风沙中率将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也不愿在豪华府邸中安享荣华。掷地有声的问句,问出的是爱国之情、英雄之气。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

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抱朴子》是晋代道教巨匠葛洪所作。他倡导儒家的忠孝仁义传统,,并明白提出“爱国如家”的思维。这里烈士是指有时令、有壮志的人。这样的人热爱祖国,犹如热爱本人的家,在国家有难时,他们情愿为国尽忠,表现大义。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

5、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国家动乱不安,烽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除了想知道亲人安全与否,更由家书的不易得感到对国家深深的忧愁。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

6、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