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新闻: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3)

发布时间:2016-10-13 22:0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这首诗是其于边地前线所写。诗人一颗赤心盼望着报效国家,而身在家乡,思念亲人又不由使他双眼泪流成行。佳节惹起了诗...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这首诗是其于边地前线所写。诗人一颗赤心盼望着报效国家,而身在家乡,思念亲人又不由使他双眼泪流成行。佳节惹起了诗人的思亲之念,然而为了国事,又不得不据守岗位、羁留在边地,把对家的心意深凝在对国家的担当上,表达了诗人思国又思家,百感交加的心境。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顾宪成

这是明代思维家顾宪成在无锡开办东林书院时留下的一副对联。上联将读书声微风雨声融为一体,以此劝先生要好好读书,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更进一步,阐明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要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劝勉读书人要心有国家,表现了读书人既仔细读书,又关怀国家小事的胸怀。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

8、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刘蓉《习气说》

刘蓉是清代古文家,《习气说》选自其《养晦堂文诗集》。刘蓉少时专一于读书,竟没留意到屋中地上的坑洼在始终腐蚀扩充,父亲看到后对他说,你连一间屋子都治理不好,如何还能管理国家?在中国传统文明中,“齐家”是步入社会的起点和前提,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修养、家教的养成。从集体到国家天下,从正心诚意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容疏忽、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明(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