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微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18-01-04 12:33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微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由成都新闻网采编:1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7版刊发成都市纪委课题组理论文章《“微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摘要:1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7版刊发成都市纪委课题组理论文章《“微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微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该文章截图

(原标题:“微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微腐败”看起来小,但也可能导致“大祸害”,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近日,四川省成都市结合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对“微腐败”进行了深入调研、系统分析,着力找准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微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2017年5月以来,成都市共立案“微腐败”问题1892件,查处1611件1739人。通过对案例的全面研判、深入分析、系统梳理,“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小公权、大任性”,以权谋私。这是典型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主要表现在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少数基层干部将手中公共“小权力”沦为牟取私利的“大利器”,违规任性利用权力捞取好处。

“巧隐形、悄侵占”,乱收私分。主要集中表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公开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挪用、侵占集体“三资”案件时有发生,也有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虚报经费、收受红包等现象。

“巧立名、谋私利”,吃拿卡要。群众办事时,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了,但依然“事难办”,甚至还存有推诿扯皮、雁过拔毛、收受克扣、收取好处、索要钱物等现象。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微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