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回乡微观察】(5)故乡的人

发布时间:2018-04-09 09:33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回乡微观察】(5)故乡的人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设“回乡微观察”专栏,邀请机关干部讲述回乡故事,欢迎关注。...

摘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设“回乡微观察”专栏,邀请机关干部讲述回乡故事,欢迎关注。

开栏的话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最深的眷恋和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设“回乡微观察”专栏,邀请机关干部讲述回乡故事,分享他们观察社情民意,倾听百姓家常的所见所思。

这些真性情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前进的中国,一个蒸蒸日上的新时代中国。敬请关注。 

【回乡微观察】(5)故乡的人 

今年放假,我回到了老家——位于豫东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我们县以前是贫困县,听乡亲们说去年已经脱贫了,标志之一就是村与村之间都修通了水泥路,下雨下雪时再不用担心路上的泥巴。美中不足的是路面略窄,现在小汽车多起来了,会车时要格外小心,有时甚至还会堵车。村子里的街道还是老样子,那几天正好刚下过雪,满街泥泞,只能贴着墙根小心翼翼地走。据说镇里也打算把村里的街道修一修,但僧多粥少,只能盼望着尽早变成现实。

邻居家的一个老哥哥今年64岁了,他以前当过兵,在部队入的党,在村里当了多年会计,去年当上了村支书。他说村里共有20多名党员,多是在部队入的党,也有几个在学校入的党,村里自己发展的少。从年龄结构看,比他岁数小的只有3个人,其中还有1名党员是将要嫁到别村去的女同志。

老哥哥说村里已经通了自来水,方便多了。天然气的主管道也铺好了,但是入户按规定要交“开户费”,大伙觉得太贵,所以用的人很少,一般都还在烧柴。现在种地的机械化程度高多了,小麦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到收获都可以用机器,玉米、花生等秋季作物也是一样,但是规模化程度不高,还是一家一块地分散型,耕地已经完成确权发证,或许以后流转起来就好了。他算过,如果风调雨顺的话,每亩地除去各种成本,每年有400多元的净收入。相比之下,农闲时做些“兼职”的收入不亚于种地,县里有个“巧媳妇工程”,就是组织不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做些渔网编织、草编塑编等劳动密集型作业,每人每月能有近千元的收入,不必在外奔波,不必太辛苦,还能照顾老人、照顾孩子,也挺好。

【回乡微观察】(5)故乡的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