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案例解读监察法】准确把握讯问的适用条件

发布时间:2018-11-01 11:3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案例解读监察法】准确把握讯问的适用条件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案例解读监察法》系列报道,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监察法。...

摘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案例解读监察法》系列报道,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监察法。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颁布实施已经半年。学习好、宣传好、执行好监察法,是各级纪委监委的重要任务,是对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履职、干净担当、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案例解读监察法》系列报道,结合半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学法用法实践,通过“案例事例+分析点评”的方式,以案说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监察法。

【案例】

S省纪委监委成立调查组,调查某国企原党委书记、董事长R某到境外赌博和公款打高尔夫球问题。在谈话过程中,R某主动交代了收受他人贿赂200万元的问题,并主动要求退赃,请求组织宽大处理。

调查组报经领导同意后,随即由谈话转到讯问阶段,由于R某认错态度好,加上本人身患冠心病,立案调查之后,监察机关决定安排专人接送R某到留置点,为其配备了专门的医疗设备,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R某进行疏导、劝服,让他认识错误、打消顾虑、积极配合,对于推进调查进程起到了很大作用。R某积极配合,很快完成了笔录,并向组织写了悔过书,表示接受一切处理。

S省纪委监委依纪依法给予R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认定R某有自首情节,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院对他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此后,司法机关依法对他进行了从宽处理。

【解读】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首先是做人的工作。讯问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施策、辩证施治的过程,既考虑被调查人的违纪违法犯罪事实,也考虑其认错认罪悔过态度,这里面体现的是被调查人作为公职人员的良知心性,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担当。进入讯问阶段,不等于要“把人一棍子打死”,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闭门思过、痛定思痛,在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把问题讲清楚,深刻反省自己犯错误的原因,认罪认错,真诚悔过,勇于承担责任。本案的焦点是从一般性的谈话转入讯问阶段后,对留置措施的使用问题。本案中,由一般的廉洁问题开始对R某谈话,在谈话过程中,R某主动交代了组织上不掌握的问题,由违纪违法问题转入了职务犯罪问题。调查组依照规定对R某进行留置讯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随时关注案情进展,适时从一般性谈话转入讯问。

【案例解读监察法】准确把握讯问的适用条件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