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民法典蕴含的传统思想(2)

发布时间:2020-08-11 04:5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民法典蕴含的传统思想(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统,统一秩序、革故鼎新。民法典实现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实现了既尊重个体又弘扬家国意识的统一。实现民法典和民事活动单行法...

“统”,统一秩序、革故鼎新。民法典实现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实现了既尊重个体又弘扬家国意识的统一。实现民法典和民事活动单行法之间统分关系,既统一个法差异,便于司法裁定,又给单行法的修订和执行提供基础依据。同时,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法典,既继承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优秀法律文化,又注重发展创新,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更能对未来发挥较强的指引作用。比如,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最重要的创新之一,体现了对自然人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的保护,对从事基因编辑等医学和科研活动加以规范,对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换脸”“换声”等问题予以回应,彰显了人文关怀;合同编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规定,并在物权编、侵权责任编中予以具体体现。

“信”,诚信为本、为民立信。“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五常”,《说文解字》曰“诚者,信也”,诚信是传统文化的人伦法则。总则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法律条文中,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民事基本原则,确立了民法典立法之魂,也搭建起构建社会诚信的“四梁八柱”。诚信是民事活动的基础,弘扬现代契约精神也是民法典立法的一个重要目的。比如,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等,正是以法的形式为民立信。在万物互联的数字经济时代,合同的效力和对名誉、肖像、隐私的侵害问题考量着集体和个人的诚信问题,民法典都给予了立法保障。比如,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再如,合同编分三个分编共二十九章,立法来规范民事主体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切实实现用立法来促进经济社会诚信建设,以“信”来规范经济社会秩序。

2020年7月9日理论周刊第7版)

编辑人员:黄博

民法典蕴含的传统思想(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