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山河无恙。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度按下“暂停键”的中国,重新动起来、跑起来。热干面的香味又飘了出来,空荡荡的影院迎来了久违的观众……
2020年极不寻常的全国两会,在推迟两个多月后召开。“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时的讲话高屋建瓴、指引航向。
一个个相继转正的经济指标,印证着中国经济提速的脚步: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
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
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
……
7月16日上午10时整,“转正”二字在网上刷屏,这条消息令人振奋:在一季度回落6.8%的基础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2%。
10月19日,中国宣布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转正,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
“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2月1日在其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作出判断。此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机构纷纷为中国发展投下“信任票”。
这个正增长,来之不易,殊为至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的这番话,道出了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品格和蕴含的无穷力量。
承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细读时隔9个月的两段话,令人分外感慨: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一个是抗疫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
一个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作出的郑重宣示。
一诺千金重。
当千年梦圆近在咫尺,凶险疫情来袭却让一切充满变数。能否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以有力行动兑现承诺。
这承诺,是克服疫情冲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11月23日,对贵州沿河县思渠镇边疆村金元组村民陈茂富来说,是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包括沿河县在内的贵州9个贫困县彻底摘掉贫困帽子,告别贫困历史。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陈茂富难掩激动。面对疫情,他曾经担心生活受冲击。但坚守在基层的党员干部、迅速落实的扶贫政策、有力的防控举措,消除了他和村民们的担忧。
如今,一家5口通过务工、产业分红、公益性岗位等渠道,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陈茂富对未来日子充满期待。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冲击、洪水来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国总动员,挂牌督战不含糊,坚决打赢这场总攻战!
这样的场景让不少网友记忆犹新: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直播平台,点赞当地特产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兑现承诺的坚定信念。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先保障扶贫项目开工,进行挂牌督战……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有力,脱贫攻坚成就彪炳史册。
这承诺,是不折不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心——
不久前,一则有关高值医用耗材的消息引发关注:经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冠脉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为“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民生改善一直在路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5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作党课报告时强调,要深刻把握纪检监察机关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宝贵经验,更好...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