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类服务贸易展会——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这是疫情发生以来,由中国举办的首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际经贸活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段时间内阻隔了我们的相聚,但阻挡不了服务贸易发展的脚步,阻断不了我们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信心和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辞,通过电视和网络信号,传遍神州大地、播向五湖四海。
两个月后,上海。
经历近20小时的飞机和中转、3次核酸检测、14天隔离,意大利珠宝商马可·鲁索来到如期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眼下全球许多机遇之门已关上,但进博会这扇‘窗’还开着。”马可·鲁索连连感叹,“一切都值了!”
逆风破浪,危中育机。
疫情冲击下,国际贸易投资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全球经济复苏创造机遇,也为自身发展谋求先机。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
前11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8%,持续回暖;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全年减少40%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时近年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连续出席多场国际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体现。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谋深虑远、周密部署。
聚焦公共卫生、生物、粮食、能源、金融、网络、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强前瞻性谋划和战略布局,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主动作为;
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强系统集成,统筹部署推进,着眼长远……
“我们确实在经历一场大变局。”对中国治理能力深有认同的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说,成功应对挑战,将是一场治国理政的大考验,需要中国和其他国家携手开展大合作。
新局——“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科学部署、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南海之滨,浪激潮涌。半年前启航建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片繁忙景象。
12月1日,海南自贸港首张“零关税”商品清单,即原辅料“零关税”商品正面清单正式执行。清单上169种进口商品一律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作为中国开放前沿的海南,正扬帆奋进。
驶向更深阔的海域,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迎来新的航程——
深秋的北京,一场为期4天的会议吸引世界目光。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蓝图。
历史交汇点,亦是转折点。
此时此刻,“十三五”收官在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十四五”即将开启,中华民族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重大判断,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凸显出洞察大势、把握未来的远见卓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中国将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
距离首都北京100多公里的施工工地,塔吊林立、夜光如昼。超10万建设者争分夺秒,昼夜奋战。
这个“全球最大施工现场”正是雄安新区,从高起点规划到高质量建设,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雏形初显。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放眼中国地理版图,一个个重大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翻开“十四五”规划建议,区域发展“第二梯队”呼之欲出。
5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作党课报告时强调,要深刻把握纪检监察机关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宝贵经验,更好...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