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就像火箭的心脏,是事关火箭发动机失常运转的要害部位。一发火箭,把燃料保送到发动机,需求数以百计的保送管路。“1毫米,,是一颗小米的直径,也是火箭燃料保送管路壁最薄的厚度。0.1毫米,是一根头发丝的粗细,也是管路对接的间隙宽度。”李兵通知记者,他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数以百计大小不一的管路精准焊接,组合成一个严丝合缝的运输系统,分毫不差,任何一个操作失误,都有能够导致一场劫难。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中国航天踏步走向世界。1990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胜利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约轨道。愈加备受关注的,是第一颗“澳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次利用捆绑式火箭发射卫星。从设计到发射,仅有一年多工夫。
李兵和10多名同事一同,担任火箭贮箱焊接。有一个箱子因损坏需求更换,但留给李兵他们的工夫又非常紧迫。10多集体,延续干了七天七夜,拆卸,焊接,拆卸,焊接,每隔一两个小时,这两个步骤就交替停止,工人们只要喝个水、打个盹的工夫。就在第七天的清晨,李兵困得在一辆厂区周转车上睡着了。第二天一早,车被开到了厂区篮球场的地方,他还在呼呼大睡之中。
1992年3月22日,“澳星”在发射点火后突然紧急关机,一度让人揪心。几个月后的8月1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腾飞,胜利将美国研制的澳
大利亚“澳赛特B1”通讯卫星送入预约轨道。
焊工属于特殊工种,依照规定,55岁就可能退休。就是说,再过一年,李兵就可能退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