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几个教室,孩子们正在排队分菜。一些孩子的自带餐具太小,3份菜都装不下,而有些孩子吃完第一碗,又跑来添了半碗饭。1点左右,值日生把饭菜桶归还到食堂,大多数饭菜都有剩的,但不多,勉强够填满桶底。
“山外的人很难想象,就在前几年,我们这里有的农村家庭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家境好一点的,给孩子1块钱,中午能在校门口买点零食。家境差点的,就等着下午放学再回家吃。”吕正泽说,“现在有了食堂,搞起来营养午餐,家长和学生都反映吃得好多了。”
在学校食堂进门右侧的墙上,可以看到一面公示栏。左边是本周的菜谱和推荐菜谱,右边是食材采购价和市场价的对比。学生每天的饭钱6元,4元是中央资金,2元由学生自费。一个孩子吃到多少钱明明白白。
“我们的底线是,一份4元钱的荤菜,必须要吃到孩子肚子里去。”彭水县教委办公室副主任窦向军说,“根据情况不同,会收取1—2元,再加一个素菜和一个汤。在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两荤一素一汤。”
2011年以来,重庆市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资金超过34亿元,惠及中小学生近650万人。
“四统一”保障,吃得放心
“学生吃的比乡政府食堂还好”
张晓江是清平小学工会主席,也是学校膳食委员会主任。每周一上午,他都准时来到食堂库房,仔细检查米面肉油菜,有没有腐坏,有没有缺斤短两,有没有以次充好。
平时乐呵呵的老张,这时候总会特别严肃认真。“这责任太大了,娃娃吃出任何问题,那我第一个跑不脱。”张晓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