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3)

发布时间:2017-06-14 09:4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考试大纲》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要求,要求考生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

  《考试大纲》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要求,要求考生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语文阅读题有标准答案吗?

  ——语文教师:既然是考试选拔,就一定有标准

  既然要求“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那么,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到底该不该有标准答案呢?

  余永刚表示,既然是考试选拔,就一定有标准,但他同时也强调说,“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模糊性使得设置标准答案往往会有很大的争议,这就要求答案设计既要规范,又要有弹性,不能用出题人的死框框,套考生的不同理解和思维。”

  至于出题时是否需要参考原作者意见,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时胜勋认为,对考试命题而言,作者参与命题并无太大必要。

  他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因为命题是一个更专业的过程,如果作者参与命题,或许可以保证答案的确定性乃至唯一性,但也有可能忽视了出题人与考生的创造性解答。”

  “现代文阅读出现出题人和原作者之间的偏差不可避免,出题人对原作的理解,并上升到选拔考试的角度,至少表明该作品有较好的可阐释空间,并非意味着确定答案。”时胜勋表示,从文学理论角度来看,舆论对原作者的追问,恰恰忽视了文本自身的衍生过程。

  “我们所坚持的只是言之成理,并非求得绝对答案。”他说。

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

  资料图:学生庆祝高考结束。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语文阅读命题有哪些提升空间?

  ——专家:语文命题需谨慎 应加强科学性

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