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通过一定加工工艺,同一种蔬菜可以多元“变身”。一块生姜,仅用作调味品,一个小家要吃完得费些时日,制作成姜糖、腌制成酱菜会消费得很快;一扎秋葵,多为桌上菜肴,通过脱水工艺,制成干脆的秋葵条,还可当零食……
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加工项目部副经理田建军说,现在包括秋葵、胡萝卜、香菇等在内的蔬菜,通过脱水、非油炸方式制成果蔬脆,一年销售近千吨,消耗原料近万吨。
结构调整、品种细化……加工引起生产环节连锁反应
蔬菜加工业的发展带来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了解终端消费市场,按照需求在生产环节找原料,种植端相应做出调整肯定会带来种植结构的改变。” 安丘市凌河镇副镇长孙东明表示。
安丘生姜种植常年稳定在20万亩左右。在孙东明看来,“种姜比种粮收益高得多,这些年‘粮农’变‘姜农’的越来越多。种姜的多了,也让企业收购有了保障。”
蔬菜种植在细化。凌河镇偕户村生姜种植户李莲,以往都要等到深秋时,才会把姜挖出来卖掉。可今年7月初,她就把4亩生姜全部挖出来卖掉了。
“今年的生姜换成新品种‘小红芽’,专门用于腌制酱菜,就得这个时候挖。”李莲说。生姜的多元化加工,正在改变着农民的种植习惯。“生姜提前卖完了,我还可以再种一茬别的蔬菜,还能多一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