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经济参考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姚磨村几位种菜村民,罗军、姚国政、姚猛等人都对过度依赖和受制于“洋种子”的事情很无奈。他们想知道,今年日本西兰花的种子紧缺,是不是我国对进口日本的东西把关更严了?
这几位村民反问了记者一大串问题:国家有不少农业科研单位,有不少科研人员,有那么多的科研经费,他们在干什么?都干了啥?成果在哪儿?为什么就研发不出优质菜种?问题出在哪儿?
在“蔬菜之乡”“洋种子”仍占三成以上市场份额
山东省寿光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在寿光市鲁盛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平看来,“洋种子”的攻城拔寨主要集中在2000年到2009年左右。
“2000年之前大家都没有用国外种子的意识,国外种子也大都没有进来;2009年之后,国产种子也开始奋起反抗。”李平说。
李平说,2000年左右,国际上比较有名的种业企业先正达(已被中化收购),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泽文、纽内姆,荷兰安莎、孟山都等都在寿光建立了试验站或展示基地。目前,已有二十多家国际知名种业企业落户寿光。
记者调研了解到,洋种子在寿光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比前些年的“半壁江山”有所下降。寿光市种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范立国表示,当前寿光市国产蔬菜种子市场占有率已由2010年前的54%提升到目前的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