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5月初,段慈新完成剧本初稿,6月底着手组建制作团队。“起初,只有我、熊雨轩还有李修齐,仅靠我们是完不成的。”段慈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她们通过校园社区论坛、微信、QQ空间发布信息,征集有同样梦想的队友。
实地寻找临时演员
6月30日,经过层层选拔,一支集制片、导演、编剧、摄制、后期的8人团队组建起来了,除了本校,还有重庆八中等其他学校学生,平均年龄十七八岁。课余,大家上网学习电影拍摄技术。周末,一起踩点选择拍摄场景。
“我们针对性选择队友,比如摄制,不仅要带作品,还要带自己的拍摄工具。”段慈新说。
主演和临时演员是免费的,所以,并不是谁都愿意当临时演员。在电影片头的交通茶馆有一段中年大叔和同伴喝茶聊天的场景,小伙伴们花了近半个小时说服。“刚开始准备找隔壁桌下棋的大叔,哪知道被尴尬的拒绝了,对方还说我们这帮娃儿不务正业。”熊雨轩告诉重庆晚报记者。
虽然业余但是认真,即便一个场景,经常也要拍好几次。段慈新自制冰粉凉虾,用大钵盛着从家里乘地铁赶到拍摄现场,分给大家吃。“之所以自己做了送来,也是真诚感激大家的一分心意。”段慈新说。
众筹经费7000元
经费何来?段慈新和熊雨轩想出线上众筹、线下拉赞助的方式,3天筹得近7000元,跑客户拉到3000元赞助。
“整个电影拍下来,我们控制成本,场地费最贵,首映当天场地费5000元,海报推广1000元,交通费520元,器材磨损等,整个不超过1万元。”段慈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门票主要通过小伙伴社交圈线上销售,已卖出百来张。
...
11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岚山喃艺术园区,12名大学毕业生抱成一团泣不成声。这群正在追梦中的大学毕业生目前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