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创新创造平台的搭建,让成都经开区形成了人才和技术的“洼地”效应,为“龙泉智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走进总部经济港的同创谷,不大的园区里,朝气蓬勃,充满无限活力,同济——北京晶众智慧交通、同济——北京天意天映数字、清华大学技术团队海绵城市生态树池……一个个项目,经过悉心培育,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广纳创新人才
双创源动力不断汇聚
“突出创新创业人才主体地位,围绕主导产业需求,汇聚各类创新创业力量,激发区域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支持企业新建或升级研发中心,还是引进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创新项目,实施创新驱动最重要的是引进人才,打造产业高地。
在席卷中国的创新创业浪潮中,龙泉驿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突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需求,汇聚各类创新创业力量,激发区域创新创业主体活力。据了解,近年来,我区积极对接谭天伟等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肖淑勇等,已聚集郭孔辉、瓦连金等院士4人,贺跃辉等长江学者3人,马芳武等国家“千人计划”6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余人,外国专家340人,各类创新人才8.6万人。
龙泉驿是“技能成都”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天府汽车英才行动计划”连续实施多年。该计划设立亿元人才引导资金,支持“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入区创新创业。正是这些新鲜血液,汇聚成龙泉驿的工业强基实践,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