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要治疗!薛文全的决心很坚决,“孩子要是成家了,我死就死掉了,现在不放心,真是不服死啊。我宁愿死在手术台上,也不愿在家里等死。”
女儿说,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却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
手术当天,好多亲戚从老家赶来,担心万一这是最后一面。进手术室前,薛文全和家里人特意嘱咐了一句话:如果我人没了,别找医院的麻烦,别找朱医生的麻烦。
患者当然要和医生站在一起
本周,钱报记者在医院病房,见到了这一家人。做完肿瘤切除手术不到一周的薛文全,已经能下床行走了,精神很不错。
小薛说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五个多小时的手术很顺利;另一个是,淋巴结没有转移,手术预后应该不差。
对于病情,薛文全一直知根知底。“术前你不害怕吗?”钱报记者问。
“怕啊,怎么可能不怕!”他脱口而出,“我先在兰州做手术,当地医生没敢切(肿块),再转到杭州来。毛病太重了,朱医生也冒了很大的风险,顶着很大的压力。医生愿意为了病人冒风险,我们当然要和他站在一起,无条件信任他!”
说起救命恩人,薛文全除了感谢,还有心疼和敬佩,他不断重复一个形容词:了不起。
他说,我从来没住过院,以前真是不知道医生这么忙。天刚亮就来查房,然后连着几台手术,空了和病人谈话,中午桌上的盒饭都放冷了,也没来得及吃几口,呼叫器一响,又急急忙忙跑出去,随叫随到。
“国庆放假,值了几天班,好不容易休息,朱医生一早又开车专程跑到病房来,就为了看我伤口发炎的情况好一点没有,忙到了12点多,确定没问题了才走,这么操心我的病情,这么负责,真的了不起!”
站在一旁的女儿补充说,“爸爸,那天是中秋节!”
医生:患者多一份信任,我们多一份勇气
钱报记者在病房里找到了朱玉萍医生,手术和手术之间的中午间隙,他正抓紧时间和患者谈话。从医十多年来,这已经是他的常态。
患者小薛写的那封信,被他放在桌上的一个盒子里。等他空了下来,我们聊了聊。
钱报记者:看了那封信,什么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