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再过一周,山桃花和玉兰将次第盛开,拉开颐和园踏春赏景的序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提升观赏效果,园林技术人员最近已经开始为花木“做手术”,依据其自然形态,进行适当人工修剪,使景色看起来更饱满、协调。昨天,颐和园内唯一的一株古玉兰树周围,搭起了脚手架,园林技术人员疏剪花苞2000多个,使保留下来的玉兰花开得更大、花期也更长。此外,西堤沿岸的柳树也进行了修剪,与间隔种植的山桃树比例更加协调,提升“桃红柳绿”的观赏效果。
在颐和园“乐寿堂”院落西侧,长廊东起点“邀月门”外面,有一株高度超过8米的古玉兰树,这是颐和园里最老的玉兰树,栽种历史已有上百年,相传它跟慈禧老佛爷“见过面”,是从南方引进的珍贵花木。每年玉兰花盛开时,香气袭人,被市民称为“香雪海”,是颐和园里独特的早春景观。
目前,古玉兰树的树冠上已经布满了花苞,到了清明节前后,这些花苞将长大裂开,变成一朵朵美丽的玉兰花。昨天,园林技术人员在古玉兰树周围搭完了脚手架,爬上架子,小心地修剪枝条上的玉兰花苞。过往游客停下脚步,站在树下观望。有人发出疑问:“花还没开呢,为什么就剪掉了呢?”
原来,由于这株古玉兰的树龄较大,长势已经衰弱了。如果开花量过多,势必会消耗大量养分,对古树生长不利。颐和园园艺队绿化二班班长憨小静介绍说,园林技术人员修剪花苞,目的就是为了“疏花”,从而减少养分消耗。同时,随着花苞数量的减少,单个玉兰花汲取的养分更充足,个头儿会变得更大、花期也更长,提升了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