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中式英语”走进牛津词典?汉语拼音立了大功

发布时间:2018-03-08 10:2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中式英语”走进牛津词典?汉语拼音立了大功由成都新闻网采编:...
发布日期: 2018-03-08  作者: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中式英语”走进牛津词典?汉语拼音立大功!

  “你好”(Nihao),来份“饺子”(Jiaozi)!可以用“人民币”(Renminbi)或者刷“支付宝”(Zhifubao)吗?——如今,在英语圈国家,这些话咱直接用汉语说出来可能也好使了!

“中式英语”走进牛津词典?汉语拼音立了大功

  中国外文局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中说:汉语拼音实施60多年来,以此为载体进入英语话语体系的中文词汇不断增加,甚至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过去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词现在被汉语拼音替代。比如饺子,还记得小时候英语老师教这个词必须说成“dumpling”,现在直接说“Jiaozi”就行!

  不信?去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找找看,有没有“Jiaozi”这个词条。

  此次调研发现的另一特点是,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的创新。

  报告列举了海外认知度最高的100个中国词汇。榜单中,共有15个经济科技类词汇入选。

  其中,“元”“人民币”跻身榜单前十位,且已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

  “红包”“支付宝”“网购”等因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词汇在年轻群体中有较高的认知度。

“中式英语”走进牛津词典?汉语拼音立了大功

  报告说,以汉语拼音形式直接外译的文化词汇在榜单上表现颇为抢眼。

  有意思的是,尽管“春节”“功夫”“胡同”等文化词汇早已有较为固定的英文译法,但其拼音形式的直接外译,在使用频率和受认可度方面正逐渐与英译形成竞争关系。

“中式英语”走进牛津词典?汉语拼音立了大功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