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胡承霖:农业论文就该写在田野里

发布时间:2017-10-29 11:5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胡承霖:农业论文就该写在田野里由成都新闻网采编:...
发布日期: 2017-10-29  作者:水金辰 汤阳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10月28日电(记者 水金辰 汤阳)他与农业结缘于1949年,共和国68年历史,是他致力于农业服务的岁月见证。如今,他已88岁高龄,还在为我国小麦生产提质、一二三产融合和品牌建设思考着。他就是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

  走进胡老的家,不大的书房置于向阳一侧,秋日午后的阳光不再那么刺眼,均匀地洒在写字台上。老人正在摘抄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的文献。一旁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年来珍藏的书籍,凳子上也堆满了一尺多高的农业书籍、材料和最新的报纸。胡老说,了解最新的政策是他每日必做的事,现在年纪大了,只有“烂笔头”才能有“好记性”。

  胡承霖,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曾立志要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点事。他以科技服务农民作为报国之路,一走就是60多年。考大学时,在医学和农业中,他选择了农业。他的课堂也多是在田间地头,有时农民还没起床,他已经坐着5个小时的长途车到了村里……

  胡老“蹲点”在农学界是出名的。长期蹲田头、扎地尾,他归纳出制约皖北粮食产量的症结点:“一炮轰”式施肥方法、密集播种、稻茬麦地“湿害”、“草害”交加、小麦品种混乱、格局不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如何让农民接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为了讲清楚病虫害防治,他用百姓熟悉的打麻将作比喻,通俗俚语之间让百姓听懂了科技术语中的真知识。

  2005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仍向安徽省政府写信,建议实施小麦5年增产50亿斤的高产攻关方案。在国家提倡绿色生态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他致力于解决土壤污染严重、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研究。2016年以来,他一直在推进安徽省的“双百工程”,即让一亩地减少100块钱成本,增加100块钱产量。

胡承霖:农业论文就该写在田野里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