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不像教授。一头从未染过的黑发,只是夹杂着几根银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88岁的他,仍然骑自行车穿梭于家和学校之间,打扫家里卫生,自己清洗换下的衣服……这些构成了他每日的运动量。
他又有着农学教授身上该有的乡土味儿。下乡调研时,住80元一晚的、连门都关不严的招待所;随时下地,肩上的挎包里总是不离小铲、毛巾和记录农民号码的电话簿;不是北方人,却能听得懂、说得出拗口的皖北方言……
他说,农业论文就该写在田野里。
谈及理想,胡老说,让普通百姓吃得好是他的初心。“年轻时‘吃不饱’的情况见得多了,就想着一定要用毕生所学让百姓吃饱。”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怎么样才能吃得好”又是他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他深知这一点。胡老的团队中,包括他在内的6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在他的眼中,五六十岁的教授、副教授正是担当时。几十年来,他的学生已多到数不清。他希望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他们。
胡老说:“我只要身体允许,就一直与农业相伴。”
『查看评论』
关键字: 胡承霖 胡老 施肥方法 高产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