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首趟“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开行。
随着“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开行,成都“Y”字形国际物流通道实现互通。 白桂斌摄
11月3日上午,成都国际铁路港首趟“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开行,班列搭载着成都周边地区生产的产品运往东南亚、中东地区,标志着成都通往泛东南亚的南下物流通道打开了新大门。从工厂出货到送达目的港全程运输时间约20天,较原江海联运的运输方式节约了一半时间。
这条成都首次增开的经广西钦州港,再通往泛东南亚地区的海铁联运新通道,也标志着从成都向西至欧洲、向北至俄罗斯、向南至东盟的“Y”字形国际物流通道实现了互通,成都作为西部物流中心的集散能力进一步增强。
较原江海联运节约了一半时间
此次铁海联运班列的开行,打通了经钦州港出境,站点延伸到东南亚、中东地区的物流新通道。
据了解,本次班列运输32车64个标箱的钛白粉、元明粉,以及汽车配件,货物来自成都周边地区,出口到越南、科威特、以色列、孟加拉国。从成都出发到达钦州港后,再经过海运到达目的国家和地区。
“以前这些货物大多通过江海联运、公水联运等方式运往东部沿海,比如经上海以及宁波等地再运到东南亚地区,运输时间在40天以上。如今,成都至钦州港预计运输时间50小时,从工厂出货到送达目的港全程运输时间约20天,较原江海联运的运输方式节约了一半时间。”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大欣介绍,此趟班列最远将到达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