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地与众多国家和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网络,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
讲好大熊猫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熊猫基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又一重要责任。据张志和介绍,近十年来,基地团队虚心学习并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与传播的先锋理念,开创性地引进了各类文创合作模式,潜心探索和创新各类大熊猫文化的推广模式与途径,发展出自成一体的大熊猫文化体系,为大熊猫文化的弘扬和大熊猫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则是促进公众教育、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反哺途径。2017年,作为“中国国际影响力景区20强”之一,基地业已成为旅游行业典范,国内外游客数量超过450万人次/年。
对外交往
2017年9月28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诞生的四岁大熊猫“星宝”,经过两天的飞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据悉,为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中国动物园协会与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于2007年达成了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共同开展大熊猫繁殖研究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选一对大熊猫到马德里动物园进行合作研究,并负责该协议的具体实施。在中西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大熊猫“花嘴巴”(谱系号519)成功繁殖3胎4仔,成活4仔。
“星宝”仅仅是熊猫基地开展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众多成果之一。自1987年以来,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先后出访日本、美国、墨西哥、瑞典、荷兰、加拿大、法国、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共繁殖成活大熊猫31只,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尤为卓著的是,近十一年来,基地提供技术支持的大熊猫国际合作繁育产仔率高达88.88%,幼仔成活率高达96.15%,这一成绩使得基地成为迄今在国外繁育成活率最高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