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坡陡洞多。”唐建介绍,西成高铁四川段的坡度达到了“千分之二十”,也就是说一公里要爬20米,按3米的层高计算,大约有6层楼高,而坡长则达到了5.4公里。这个特点给驾驶带来了难度,他解释:“坡长坡多,需要特别注意对速度的控制,这对机车驾驶员的操作水平有要求。”而“洞多”,指的是西成高铁经过的隧道特别多。唐建表示,四川段的桥隧比高达82%,过隧道时光线明暗变化频繁、隧道中的耳鸣等现象也需要克服。
“这些对于动车司机来说都是挑战,所以所有跑西成的司机都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操。”杜辉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100多名动车司机参与到了培训当中,自己和搭档唐建则作为“老司机”带着新司机们一遍又一遍地在线路上实操,总结出操作难点再手把手传授出去。“每天要在路上练十一二个小时。”
爬坡时速只有20多公里
追忆不能穿白衬衣的内燃机时代
驾龄超过20年,杜辉和唐建都是经历过内燃机时代的,坐在平稳的动车车厢内,杜辉回忆起1992年刚上车的日子。“最开始是‘东风幺’,跑货运。”他口中的“东风幺”,指的是DF1型内燃机车,中国铁路曾经的运输主力,随着21世纪的到来已经退役。1993年至1999年,唐建也和内燃机车打了6年交道。
那段日子,哥俩共同的感受是“磨人”。杜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内燃机车在坡度长且大的老成昆线上,爬坡速度只能达到20多公里每小时,166公里的路程要走8个多小时。作为山区铁路,老成昆的隧道也很多。“内燃机是烧柴油的,油灰捂在隧道里散不出去,就附在脸上、头发上、衣服上。”杜辉回忆,那时候他还会特意准备一条毛巾,因为过隧道的时候必须得把鼻子捂住免得把油灰吸进去。“脏,噪音大”是唐建对内燃机时代的总结,他回忆,当时的司机制服是耐脏的蓝色,但每天都得拿回家换洗。而昨天,唐建穿着动车司机制服——笔挺的白衬衣和黑色西装,“这在当时肯定是不敢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