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4500多米,近年来得到常态化管护
玛旁雍错 高寒不高冷(美丽中国·和谐共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玛旁雍错平均海拔4500多米,对调节周边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西藏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大补偿力度,对玛旁雍错实现了常态化管护。
11月底的西藏阿里地区格外寒冷。上午11点多,外面稍微暖和了一点儿,白玛旺杰像往常一样把记录本揣在兜里,拿上望远镜、照相机以及摩托车头盔走出房门。太阳虽然出来好一会儿了,但温度也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刺骨的寒风直扑过来,白玛旺杰启动摩托车,伴着“轰轰轰”的声音,踏上了巡逻之路。
29岁的白玛旺杰以前是一名野保员,现在则是玛旁雍错湿地吉吾管护站站长。玛旁雍错湿地2005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今年7月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高原生物的基因库,400余种生物栖息或生长于此
玛旁雍错湿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平均海拔4500多米。保护区总面积达9.9万公顷,其中玛旁雍错面积6.9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近70%。虽然近年已转化为内陆湖,玛旁雍错水质至今仍保持淡水状态,湖区周围基本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面貌,对湿地周边的气候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对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是高原生物的基因库,400余种生物栖息或生长于此,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也是世界高寒地区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湖泊湿地。保护区广阔的湿地对远离海洋、缺少森林的高寒干旱荒漠气候区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巨大作用。”普兰县林业局副局长才旺丹加说,玛旁雍错及周边沼泽河流湿地,是当地地质变迁的“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