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是黑颈鹤、藏羚羊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迁徙走廊或繁殖地。统计显示,保护区有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共270余种,昆虫类60余种,脊椎动物14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20种,还有20余种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的野生动植物。
设立专职管护人员,定期进行巡护
今年7月,玛旁雍错湿地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后,普兰县林业局设立了6个管护站、3个管护点以及1个检测检查站。今年8月,90名专职管护员全部到岗。
“以前,我们也有管护员,不过他们都身兼数职,还承担着野保员、护林员等其他工作。”才旺丹加说,有了专职管护员,现在能更好地管护湿地了。
“冬天我们每周至少巡逻3次,每次大概要3个多小时。到了夏天,每天都要巡逻。”白玛旺杰说,管护站有12人,每两人一组,主要是看湿地内有没有人为破坏或者动植物异常情况。
记者跟着白玛旺杰和他的队友,在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走了一段路程。巡逻途中,他们不时停下摩托车,捡拾路边的垃圾,或是拿起望远镜观察情况、在本上认真做着记录。
翻开白玛旺杰的巡逻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巡逻的时间、地点、有无异常情况等内容。
白玛旺杰说,不敢有一丝懈怠,“我们保护自己家乡的环境,国家还给我们每个月发2000元工资,工作、生活都有了保障,一定要好好干才行”。
除了巡逻,管护员每周还会绕着保护区进行全方位大扫除,周边村民也会自觉参与。
西藏建立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实施相关生态补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