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龙泉山森林公园的钟家山步游道 本报资料图片
绿满蓉城 花重锦官 水润天府
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中也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成都的战略定位之一。城市总规中明确提出,成都将按照“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的理念,建设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建设公园城市,做到“推窗见山、开门见绿”,全域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老百姓最关心的绿地系统建设将如何推进?近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总工程师刘可佳、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接受记者采访,详细介绍《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的研究和修编工作。
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
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截止到2025年,会围绕全域增绿,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主体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远期目标
根据远期目标,到2035年,成都将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近期目标:
2025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15.5平方米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整体。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就是城市植被,包括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及自然的植被,既有陆生群落,也有水生群落。”刘可佳介绍。
按照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成都将建立一个绿量充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国内领先、天府特色、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