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环保部首席科学家西娜娅·内塔尼亚胡博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确认,死海正在发生的变化不可逆转,湖面缩小是不得不接受和适应的严峻现实。
同时,这名女科学家推断,死海水位会进一步下降,但死海“足够深”,不会消失。
水位下降,岸线日渐向湖心后退。过去,游客走几步便可在死海“泡澡”;如今,不少酒店不得不为游客准备交通工具。在未开发区域,要想到达死海的岸线更加艰难。
记者尝试从连接死海和红海的90号沙漠公路走下去,踩着砂石,弯弯曲曲,耗费近半个小时,才走到可以接触海水的地方。
湖边工厂酒店耗水源
死海环境恶化开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
持续缺水,促使以色列和约旦等国以修建大坝方式截流约旦河,用于灌溉,而约旦河是流向死海的最主要水源。
中东生态和平组织的数据表明,约旦河流入死海的水量目前为每年5000万至1亿立方米,而截流约旦河以前为13亿立方米;死海每年水量赤字8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原本汇入死海的约旦河河水,超过90%遭截流,致使死海持续处于严重“入不敷出”状态。
中东生态和平组织约旦河和死海项目主管米拉·埃德尔斯坦告诉新华社记者,约旦、以色列和叙利亚等国就水资源管理和使用缺乏相互协调,需对死海现状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