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新闻:彭州宝山村七年看变:昔日荒芜侵蚀沟成绿意风景区(2)

发布时间:2017-04-05 23:2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彭州宝山村七年看变:昔日荒芜侵蚀沟成绿意风景区(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直到2010年,龙漕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核心区仍未彻底根治,特别是治理成果管护力度不足的问题凸显——村民们认为,即使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区的产出...

直到2010年,龙漕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核心区仍未彻底根治,特别是治理成果管护力度不足的问题凸显——村民们认为,即使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区的产出也不能与耕作多年的土地相媲美,更何况,这些治理区属村集体土地,“管得好不好跟我们没关系。”

老毛病尚未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水土流失核心区尚有1.6平方公里未治理,而随着旅游开发,当地污水排放量剧增,龙漕沟的水开始变脏、变臭。

“这样下去,当地搞旅游的前景不太妙。”彭州市水务局水保科负责人说,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包括方方面面,固土只是基本要求,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巩固治理成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仅要结束恶化的趋势,还要消除再次恶化的隐患。”


创新模式

引入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治理水土与产业发展结合

2011年起,宝山村创新机制,引入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尝试走出治理困境。彭州市水务局水保科宁顺全介绍,治理以水源保护为大方向,同时着力实现农旅融合。

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当地引入民办公助制度。民办,即以宝山村集体为项目的发起者和实施主体,承担部分治理投资;公助,即彭州市水务、农业、旅游等部门负责规划引导、技术指导和项目整合等。

管护上,坚持“谁治理,谁受益”,每治理一块土地,就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授予出资的集体(合作社、企业)或个人,明确管护责任。

产业融合上,革新思路,统筹产业发展和水土流失治理,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

彭州宝山村七年看变:昔日荒芜侵蚀沟成绿意风景区(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