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新闻:勇闯世界水电技术禁区超级工程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背后(3)

发布时间:2020-07-02 15:0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勇闯世界水电技术禁区超级工程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背后(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此外,水轮机组硅钢片、蜗壳所用钢材料、定子线棒所用材料等的骨骼升级,也推动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陆续实现零的突破。 发展水电,中国有需...

此外,水轮机组硅钢片、蜗壳所用钢材料、定子线棒所用材料等的“骨骼升级”,也推动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陆续实现“零的突破”。

“发展水电,中国有需求、有条件,也有实力。到了乌东德水电站,中国已经从水电大国稳步进入水电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超然说。

新发展理念打造大国重器

在追求材料创新的同时,乌东德水电站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在“智能建造”方面更进一步。据了解,乌东德水电站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建设了大坝智能建造信息平台,覆盖大坝工程建设和运行全过程,可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状态的“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让乌东德大坝成为金沙江上“最聪明的大坝”。

乌东德施工局总工程师张耀华透露,大坝在浇筑时预埋数千支冷却水管和监测仪器,这些监测仪器就像遍布大坝的神经末梢,实时感知大坝内部温度信息。一旦大坝“头疼脑热”,神经末梢就会将信息传给“神经中枢”——智能建造信息平台进行分析研判,再通过预埋的冷却水管实时精确调节通水冷却。“可以说,乌东德水电站大坝的每一方混凝土都会‘说话’。”张耀华介绍。

水电站不远处,是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这个放流站于2013年6月动工兴建,2014年年底投入运行,承担着两座电站的增殖放流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放流珍稀特有鱼类超30万尾。

为减缓大坝阻隔和低温水下泄对鱼类生境连通性及栖息产卵的影响,乌东德水电站随主体工程配套建设了生态流量泄放、分层取水和集运过鱼等设施,并对重点鱼类自然栖息地进行保护和生态修复。

勇闯世界水电技术禁区超级工程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背后(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