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 “枣”奔小康—— 看黎明村党组织的带动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21 03:1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 “枣”奔小康—— 看黎明村党组织的带动作用由成都新闻网采编:2017-10-17 18:57| 发布者: 秦才军| 查看: 65|原作者: 沈婷婷 摘要:人和乡黎明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5元,低于乡平均,精准扶贫户达29户,低保户13户,是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人和乡黎明村...
2017-10-17 18:57| 发布者: 秦才军| 查看: 65|原作者: 沈婷婷

摘要:人和乡黎明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5元,低于乡平均,精准扶贫户达29户,低保户13户,是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人和乡黎明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5元,低于乡平均,精准扶贫户达29户,低保户13户,是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在确定为2016-2017年区级相对贫困村后,脱贫奔小康成为了全村人最迫切的愿望。两年来,黎明村积极践行“合作社里建支部,党员带着群众富”的理念,不仅成立了合作社,还形成了以条枣为主的产业支撑。昔日的穷乡僻壤有了喜人的变化。

 

  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

 

  村里壮年劳动力缺乏,留守人员都是老弱妇孺。如何让全村脱贫致富?不仅是全村人的迫切愿望,也是村支两委的紧迫任务。

 

  3组村民王仁华早年外出打工,是黎明村脑子比较灵活的人。想到家乡村民一直有在房前屋后种植条枣的习惯,而且枣子口感很好,便想回乡创业。

 

  “我们村的枣子历史悠久,品种也好,但是大家零星种植,没有品牌效应。看能不能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规模化种植、经营。”王仁华向村上建议。

 

  “这个想法不错,不妨大胆一试。”村支两委一致肯定了这个建议。他们也认为,要想脱贫,必须依靠产业。

 

  在村里成立产业合作社,听起来想法不错,然而有些村民却并不买账。

 

  “之前合作社生产队一天到晚在地头干活都富不起来,现在成立什么合作社,我认为这个事情搞不好。”村民滕问贵带头反对。王仁华几次给他做工作,都没做通。

 

【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 “枣”奔小康—— 看黎明村党组织的带动作用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