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调研】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模式 奠定农业供给侧改革基础(4)

发布时间:2017-11-18 03:1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调研】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模式 奠定农业供给侧改革基础(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我区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及水利渠道和引、提水设施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灌溉渠系老化严重,虽每年采取清淤、修补、加固等措施补救,但...

  我区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及水利渠道和引、提水设施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灌溉渠系老化严重,虽每年采取清淤、修补、加固等措施补救,但部分农田灌溉主、支渠仍处于漫流状态,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我区东支七的六个斗渠严重老化,108个分水洞急需修整,老化的渠系严重影响农田的灌溉,常出现农时争水抢水现象的发生。

 

  (三)后期管理机制滞后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建设、轻改造,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比较明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后期管理滞后,导致部分工程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调研中发现,由于后期管理不到位,如:我区祥福镇泰山村,在塘堰移交其管理使用后,使用堰塘进行养鱼,导致堰塘淤积严重,影响了原有的水利功能和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

 

  三、加快青白江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规划引领,突出科学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事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最大效益的发挥。针对我区小型水利工程资金零星、条块使用实际,建议分区域规划建设具有青白江区特色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形成规模效益。一是以毗河河道、西江河、石板河、人工湖为依托,在毗河以南对大中型河道、水库实施河堤规划整治,规划建设人工湖、石河堰等蓄水设施,增大河道行洪和蓄水设施蓄水能力,打造以大中型河道、水库为主构成的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以小微型河、沟、库、塘、渠为主构成的田间灌溉体系,在龙王镇、祥福镇等乡镇以小山塘、小泵站、小渠道、小河坝、小涵闸等"五小工程"建设为重点,打造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工程,并将此工程作为未来两年内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三是以渠道防渗、高效节水为主构成的节水增效体系,在城厢镇、福洪镇等乡镇实施2013-2015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福洪镇农田水利等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设节水灌溉工程2.75万亩,节水灌溉率达到7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5。;四是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绿地为主构成的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重点在大弯街道、红阳街道等乡镇(街道),依托长流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整治。

 

【调研】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模式 奠定农业供给侧改革基础(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