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调研】关于移风易俗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3)

发布时间:2017-12-08 14:0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调研】关于移风易俗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四)加强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引领农民崇德向善。进一步加强群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引领民风的抓手...

  (四)加强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引领农民崇德向善。进一步加强群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引领民风的抓手,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清洁之家、道德模范、百姓故事会、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农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近年来,全区共创建各级文明乡镇3个、文明村(社区)34个,区级文明家庭612户、清洁之家644户,评选出区级"最美家庭"80户,推评各级"美德少年"76名,培育各类身边好人200余名,下发道德模范事迹宣传品20万份,创编"模范好人"文艺节目20余个,年均举办道德讲堂600场次,设立"善行义举榜"119处,"好人榜"123处。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部分基层干部对移风易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管理措施。近年来,虽然我区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仍有部分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当前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号召多,落实少,即使发现与移风易俗政策规定相悖,觉得只要不良风俗影响不大,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对少数农民大操大办、沉迷赌博等,农村基层干部认为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不会加以制止,部分村干部甚至认为打麻将是必要的交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另外,农村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规范管理不良习俗,目前这些习俗在农村已经形成一种常态,农民也只会随波逐流。

 

【调研】关于移风易俗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