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回访援建故地(2)

发布时间:2018-05-11 05:3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回访援建故地(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在华南村安置小区,院里散步的60多岁的陈礼易老人看到周凯民,迟疑了一下,欣喜地喊道:你不就是当年来帮我们建板房的小周吗?是的,我是小周。周...

  在华南村安置小区,院里散步的60多岁的陈礼易老人看到周凯民,迟疑了一下,欣喜地喊道:“你不就是当年来帮我们建板房的小周吗?”“是的,我是小周。”周凯民没想到当地还有村民记得他。陈大妈热情地拉着周凯民的手,就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她告诉我们:“十年了,当年你们青白江援建队就是在这里帮我们修建板房,现在这里已经是漂亮的安置小区了,大家过上了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

 

  慷慨解囊 村主任把自家产业捐献

 

  周凯民回忆说,当时我区援建指挥部的同志和村民们都住在简易的帐篷里,因为天热和经常下雨,一大家人挤在帐篷里很是艰苦,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各处安置点都在加紧板房建设进度。援建人员早上天不亮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休息。几天过后,一个个都晒得黢黑,站得稍微远点都很难分辨出谁是谁。

 

  在熙玉村的一个半山腰上,周凯民指着一处地方说:“这也是当年的一个板房安置点。”那里原来是一个停车场,是该村村委会主任刘光华的产业。早在2003年,刘光华带领乡亲们在山坡上种植梨树,为了吸引城里的游客前来游玩、采摘果实,他在2004年将自己的自留地平整出来并硬化成停车场。地震过后,援建队来到这里选择修建板房的地址,他主动提出:“我那块3亩地的停车场是现成的,就在那里搭建板房吧。”有了现成的场地,工期大大缩短,援建队很快就在停车场上搭建起了板房。当搭起第一间时,刘光华首先将从山上搬下来的70多岁的杨婆婆一家安置进去,而他只在最后要了一间板房用于堆放救灾物资,他和家人仍蜗居在闷热的帐篷里。

 

  为赶工期 不分昼夜把活干

 

回访援建故地(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