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加大科普基地载体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2)

发布时间:2018-11-17 05:0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加大科普基地载体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三)人才结构不合理,培育机制尚需优化。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涉农高端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团体相对缺乏,农村专业人才少,截止2018年,...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培育机制尚需优化。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涉农高端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团体相对缺乏,农村专业人才少,截止2018年,我区农业职业经理人422人,占农业人口的0.77%,其中高级20人、中级234人、初级168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涉农科技人才、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团队,多以农学、食品等产业类行业人才为主,缺乏农业政策、战略规划、经济管理等领域高端人才。农村专业人才多为传统种养人才,乡村规划设计、建筑、文化创意、旅游、互联网、品牌等行业人才不足。新型职业农民以生产经营型和专业服务型为主,专业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比例低。

 

  (四)龙头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尚需提升。一是知名大企业少。我区缺少领军全市甚至全省现代农业的大企业,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二是抵御自然、市场和政策风险能力弱。企业以传统种养居多,基地设施化水平不高,产业链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不掌握行业话语权,易受自然灾害、价格波动、政策变动的影响。

 

  (五)知名品牌少,市场认可度不高。一是特色产品品牌少。许多特色产品有口碑无品牌,特却不优,如我区的杏子、油桃、无花果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在区内虽知名度较高,但由于缺少品牌,出到区外就少有人知晓。二是品牌不突出。已形成品牌的产业,同质产品多,众多中小品牌混杂发展,相较于已在全市打响的“龙泉水蜜桃”、“蒲江红心猕猴桃”等品牌,我区目前尚无区域性、行业性的统一大品牌,产业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市场效益。

 

加大科普基地载体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