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杏花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1-26 18:3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杏花村的故事由成都新闻网采编:2019-01-03 19:51| 发布者: 青白江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高雪 摘要: 在杏花村3组的一片果林里,沉甸甸的椪柑挂满枝头,在冬日的暖阳下,一个个丰满的椪柑像镀了一层金色。 一个90后的少年陪着一位古稀...
2019-01-03 19:51| 发布者: 青白江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高雪

摘要:

  

  在杏花村3组的一片果林里,沉甸甸的椪柑挂满枝头,在冬日的暖阳下,一个个丰满的椪柑像镀了一层金色。

 

  一个90后的少年陪着一位古稀老人,在果林间的小路上散步,一边喜赞今年的丰收,一边交流果树种植经验。

 

  少年叫张学志,老者叫黄居元,是祖孙俩,都生活在杏花村。听93岁的外公讲杏花村的过去,是张学志最感兴趣的事,他说:“了解过去,才更明白未来的路怎么走。”

 

  包产到户让我们吃饱了肚子

 

  杏花村最早叫解放村,因为地处山区,这里的农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天吃饭,生活艰难。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6口人挤在一个50平米的破旧土房子里,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在粮食比黄金还金贵的年代,能吃上红苕、玉米糊糊都已经很不错,家里的小孩基本是衣不蔽体……

 

  1966年黄居元进入水电七局工作,妻子留在家务农,黄居元回忆,孩子还小的时候,只有妻子一个人挣工分,“一年到头分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幸运的是我在单位上班,可以从自己的口粮里给他们留一些……”

 

  80年代初,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到土地后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包产到户后的第一年,我们一家终于吃饱肚子了。”

 

  20年没跨进富裕门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框架之下,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黄居元一家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但又遭遇到新的问题——“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进富裕门。”

 

杏花村的故事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