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智慧政法”激发的活力

发布时间:2019-04-03 07:43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智慧政法”激发的活力由成都新闻网采编:2019-04-02 22:08| 发布者: 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余芳 摘要: 3月26日,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到政法系统现场办公时强调,政法工作要突破传统模式,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智慧政法,提...
2019-04-02 22:08| 发布者: 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余芳

摘要:


  3月26日,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到政法系统现场办公时强调,政法工作要突破传统模式,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智慧政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平安青白江建设。

  近年来,区政法系统将“智慧政法”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科技要效率,把信息化、智能化作为重大战略和重要引擎,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社会公共监控视频联网应用,深化“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据

  2018年,全区“两抢、入室盗窃、盗窃汽车”等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件较去年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在2018年四川省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中,我区居全省185个县(市)区前列,在全市排名靠前、位列中心城区第三名,再次获得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荣誉。

  统筹调度
  建“最强大脑”

  “公安、城管,区综治中心接到群众举报,安居市场口有车辆乱停乱放,道路两边有流动商贩出摊占道,请立即前往处理。”近日,区综治中心接到群众热线电话举报称安居路有乱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该路段附近的天网摄像头确认情况后,立即通知职能部门前往处理。从接到电话到协调完毕,还不到10分钟。

  这样的效率得益于我区综治中心的统筹调度能力。

  设在区公安分局的区综治中心,整合了110指挥中心、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大联动指挥调度中心)三个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以前,紧急救助,打110;遇到事故,打110;井盖脱落,打110;吵架斗嘴,打110……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拨打110。许多非警务警情造成了巨大的警力负担。现在好多了,有了综治中心,将110警情热线和962581民生热线进行了有效整合管理,推动了警务与非警务类事件的高效分流,使公安资源使用更有效。”公安民警对区综治中心带来的好处感受明显。

  走进区综治中心,一块超大显示屏悬挂在墙上,屏幕上显示着区内主要路段的监控视频、应急值守人员名单、当日接警数据等信息,屏幕对面,有多台装有接警系统、监控系统的电脑正在运行,接警电话响声不断。“中心每天都有*名工作人员24小时三班倒制度,每班至少有6名工作人员值守,365天轮流,节假日也不休息。”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接到群众的报警后,接警员要立刻做出反应,明确报警人所在的位置,属于哪个部门管辖,及时准确地下达出警指令或转接给相关部门。“接警电话一刻不能离人,喝水、吃饭、上厕所都要轮换。”

  据介绍,自区综治中心建立以来,依托大联动、网格化等信息系统,录入维护人、地、事、物、组织机构等基础数据200万余条,先后分流处置隐患纠纷、社情民意等信息事件13.52万件;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10件、查处治安案件118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5116起,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2场次、联动处置突发事件240起,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大局稳定。

  71处视频替代防护栏
  给居民安全的家

  给家中安装防护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没办法,小区里面进出陌生人较多,楼下安装了防盗窗,我们楼上肯定也要装的,不然一下子就爬到我们这了。”在某安置小区,几位居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种“跟风”式的安装,让许多居民楼看上去如同一个个“鸟笼”。

  然而,在同为安置小区的大同镇新峰社区金同华庭,居民窗户上却没有一个铁栅栏。为什么?

  “我们小区很安全。”面对一个安置了8个村(社区)、4000多户居民的超大小区,社区党委委员陈洋却很有底气。

  他说,虽为安置小区,但金同华庭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打造上就很注重品质,力求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居民领房之初,社区就告知不要安装护栏。

  “我家有小孩,不安全”“我家住顶楼,很容易翻进来”“我家阳台小,晾衣服不够用”……一开始,居民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对理由。

  居民的反应在预料之中,但社区也绝不会因此就撒手不管。陈洋说,防护栏就像扣在窗外的铁笼子,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引盗或者阻碍逃生的安全隐患。一楼装上防护栏后,就等于为窃贼盗窃二楼住户创造了条件。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的险情时,防护栏会堵死越窗逃生的出路,给救援带来难度。

  慢慢地,居民逐渐接受。这不仅仅是社区解释劝说的功劳,更因为完善的硬件支撑。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新峰社区打造覆盖全辖区的视频网络监控系统,目前已接入71处视频,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对辖区视频监控区域每1小时进行次巡查。同时,打造“智慧平安小区”项目,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访客系统等,对小区进出人员进行人像采集,人员甄别,实时感应人脸抓拍,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

  入住两年来,新峰社区未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

  社区矫正信息化
  精准监管“治病救人”

  今年2月20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对部分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突击视频点验,我区城厢司法所被省厅指定为接受视频点验的基层所之一,并得到肯定。

  过程中,点验人员根据司法所提供的社区矫正人员名册,让服刑人员在指定的“雪亮工程”视频探头下亮相,报告此时此刻所在位置,以精准核查身份。

  区司法局矫帮科负责人说,通过视频进行社区矫正人员点验工作,改变了以往工作人员必须到现场才能进行点验的工作状态,大大提升了对服刑人员监管的精准度。

  “严格监管只是手段,但社区矫正的的真正目的,还是‘治病救人’。”该负责人表示,社区矫正是一项标本兼治的刑罚执行措施,使犯罪在正常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下生活,有助于他们的改造,促使其尽快、顺利回归社会。因此,教育矫治十分关键。

  针对服刑人员教育中存在的工学矛盾突出、师资力量有限、文化差异巨大等困难,区司法局研发“新我”社区矫正云平台,实现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学习、自动留痕、自动评价。

  目前已有411人使用该平台完成教育学习任务,受到司法所干警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普遍好评。

 

 

自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智慧政法”激发的活力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