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金华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读书至乐教子至要

发布时间:2021-09-02 15:3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金华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读书至乐教子至要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氏家训》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当时吴越文化的影响,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

胡则

胡则(963-1039),字子正,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人,为宋朝婺州第一个进士,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的名臣,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先后出任知浔州、桐庐、睦州、温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陈州等十个州郡,按察江淮、京西、广西、陕西等六路使节,并曾担任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吏部郎中、工部侍郎、刑部侍郎等,有“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之称,宋仁宗宝祐元年(1034年)以兵部侍郎致仕。

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弊政,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尤其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直言劝谏,奏请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为百姓所铭记,青史留名。

胡公纪念馆

胡公纪念馆建于2006年,位于浙江省永康市方岩山顶,场馆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纪念馆外围有一照壁,镌刻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个大字。纪念馆内,以绘壁、石刻、图板、书籍、照片、书画、视频等方式系统展示宋代名臣胡则为官经历和勤廉事迹。

胡则史迹馆

胡则史迹馆位于胡则出生地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胡库村,史迹馆整合该村至今保存完好的祠塾、若唐公祠及胡公文化广场等设施建成,系统展示胡则生平史迹。

史迹馆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前言、中国古代清官、贪官简介,以“廉与贪”“善与恶”作对比;第二单元为胡则年鉴,再现胡则整治钱荒、宽刑薄赋、平反冤狱、奏免丁钱等勤政廉政故事,充分展现了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德官风;第三单元为胡氏后代名人雕像、简介,展示了在胡则精神的感召下,胡氏后代人才辈出,政绩斐然,官身留名;第四单元为宋朝历代皇帝及范仲淹对胡则的评价文字史料;第五单元为胡氏宗谱、胡氏家训集锦,通过追根溯源,展示胡氏一门清白继世、耕读传家的家风传承。

胡氏家训

胡氏家训由胡则及其弟胡赈创始,历经宋元两代传承后,明崇祯9年(1636年),胡氏子孙根据胡则遗留的祖训,制订了《胡氏家训》十三条,此后又不断传承完善,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胡氏子孙整理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胡氏家训》。

《胡氏家训》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当时吴越文化的影响,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胡氏家训》的主要特点:一是突出强调如何修身。《胡氏家训》把个人修养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家道盛衰,皆系于积善与积恶而已”、“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侥幸心”,教导子孙后代做到善恶分明、积善行德。同时倡导“以清白相承”、以“和睦”成“逊顺家风”,为子孙后代树立行为规范。二是突出强调如何为官。《胡氏家训》把个人、家庭、家族与社会、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家训中提到“为官心存君国”、“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先忧后乐,鞠躬尽瘁”等,充分展现了胡氏子孙强烈的家国情怀,也为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及胡氏后代人才辈出、官身留名作了最好的诠释。三是突出强调如何崇学。在《胡氏家训》中,崇学重教思想得到高度体现,一再申明教导子孙“为人者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即使冥顽,纵有开悟之时”。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传递和观念的引导,胡氏后人寒窗苦读的传统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探索从未改变,成就了一个个书香之家。

●视频脚本

北宋名臣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养育了南宋思想家陈亮、清代画家吴绛雪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也造就了仁政太守朱仲智、一代廉吏朱方等一批勤政为民的典范。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被毛泽东推崇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名臣胡则。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胡则出生于永康一个叫胡库村的小村庄。当时永康隶属吴越国管辖,那时候吴越国“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儒风几息”,读书人很少。不过胡氏家族却秉承“为人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的祖训,历代耕读传家。胡则幼年就已熟读经史,崇尚“以德正心、以义济世”的儒家文化。

公元989年,27岁的胡则成为了吴越纳土归宋后的婺州第一个进士。之后,胡则辗转河南、山西、广西、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陕西等地为官。

公元1011年,胡则任屯田员外郎,主管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胡则在视察池州永丰监时发现,铜矿管理十分混乱,矿难频发,永丰监监吏存在大肆贪匿官铜的行为。监吏听到风声,抬重金贿赂胡则,并使出浑身解数向胡则施压,结果被胡则严词拒绝。

经过艰难的取证,胡则一边追查恶首,一边革除陋习、完善法度。胡则之举,让以各种手段谋取私利的官员们收敛了许多。胡则也因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升任户部员外郎,兼三司度支副使。此后,胡则辗转中枢与地方任职,有“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之称。

福州濒临东海,五代时期隶属闽国,有大片无主滩涂。纳土归宋后,官府将粗略改造后的滩涂作为“官庄田”租给当地的佃户耕种,后来宋太宗施仁政,下旨“授券予民耕”,让佃户直接成了田主。

公元1025年,胡则出任福州知州。因为内忧外患,朝廷财力不支,于是打起了这些官庄田的主意,试图收走这些已经被改造成良田的“官庄田”。为此,胡则先后三次犯颜直谏,直到朝廷诏免此事。他在奏章上写道“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敏珍:

(胡则认为)我作为刺史,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情。如果我做不了,那刺史就可“废矣”,说的其实就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说起江南,离不开水的主题。地处钱塘江边的杭州,更因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而水患严重。

公元1026年,胡则出任杭州知州。到任第三天,胡则就带上了熟悉水务的幕僚,沿钱塘江两岸,对江堤海塘进行勘查。

不久,胡则发布主政杭州的第一道知州令——修筑钱塘江海塘。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卢敦基:

实干家的精神,实干家的技巧,在胡则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胡则此举,为几十年后的北宋另一位杭州知州——苏东坡,治理环杭州水系和西湖的水患打下了基础,也才有了后来“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杭城美景。

公元1030年,大宋朝国库空虚,胡则入京,代理三司使,执掌财权。为改善国家财源,胡则提出了“通商五利之法”,改官盐专卖为商销。

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胡国钧:

“官卖榷盐”是中国几千来传统的国策,所以当时阻力很大。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敏珍:

胡则在盐法改革上作为颇多。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推进,很有可能这个盐法提出来以后就流于一种口号,不会落到实处了。

据《宋史》记载,“通商五利之法”施行当年,就为朝廷增收了15万贯。既增加了财源又改善了百姓生活。

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胡国钧:

这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改革。

然而改革触犯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不久,胡则被贬为陈州知州,他的副手,陈州通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胡则长范仲淹26岁,两人却一见如故,相交莫逆。而从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中,也不难看出些许胡则的影子。

胡则在陈州只呆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因江南大旱被起复急诏回京。出任工部侍郎,主管抗旱。

相比其他地区,江南百姓的赋税是很重的。他们除了朝廷的赋税,还要缴纳吴越时期延续下来的“身丁钱”。

公元1032年,胡则已是古稀之年了。江南旱情还在严重,于是他又接连上书,奏请永免江南各地的“身丁钱”。

六十年来见弊由,仰蒙龙勅降南州。

丁钱永免无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

……

胡则并不以诗文见长,这首《奏免衢婺丁钱》是胡则流传下来的不多的几首诗文之一。

公元1034年,72岁的胡则致仕归隐杭州。胡则为官四十七载,却身无长物。在勤廉为民的同时,胡则也十分注重后代的培养。早年在永康方岩建读书堂,在寿山坑建重楼,以方便后代读书。晚年又和其弟胡赈创立了胡氏祖训,激励胡氏后人崇德向善,兴家报国。

胡则后裔、浙江古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胡浙平:

胡公(胡则)的精神我把它归纳为三大情怀:一是崇高的家国情怀,二是深厚的为民情怀,三是充沛的人本情怀。

公元1039年,胡则病逝杭州。范仲淹在胡则墓志铭中写道:“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胡氏祖训历经宋元两代的传承,于明崇祯9年(公元1636年),胡氏子孙制定了《胡氏家训》十三条,此后又不断发展完善。

在胡氏家训中,特别崇尚学习、注重教育。“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即使冥顽,纵有开悟之时。”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金华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读书至乐教子至要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