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氏家训》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当时吴越文化的影响,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
胡则
胡则(963-1039),字子正,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人,为宋朝婺州第一个进士,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的名臣,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先后出任知浔州、桐庐、睦州、温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陈州等十个州郡,按察江淮、京西、广西、陕西等六路使节,并曾担任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吏部郎中、工部侍郎、刑部侍郎等,有“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之称,宋仁宗宝祐元年(1034年)以兵部侍郎致仕。
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弊政,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尤其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直言劝谏,奏请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为百姓所铭记,青史留名。
胡公纪念馆
胡公纪念馆建于2006年,位于浙江省永康市方岩山顶,场馆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纪念馆外围有一照壁,镌刻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个大字。纪念馆内,以绘壁、石刻、图板、书籍、照片、书画、视频等方式系统展示宋代名臣胡则为官经历和勤廉事迹。
胡则史迹馆
胡则史迹馆位于胡则出生地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胡库村,史迹馆整合该村至今保存完好的祠塾、若唐公祠及胡公文化广场等设施建成,系统展示胡则生平史迹。
史迹馆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前言、中国古代清官、贪官简介,以“廉与贪”“善与恶”作对比;第二单元为胡则年鉴,再现胡则整治钱荒、宽刑薄赋、平反冤狱、奏免丁钱等勤政廉政故事,充分展现了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德官风;第三单元为胡氏后代名人雕像、简介,展示了在胡则精神的感召下,胡氏后代人才辈出,政绩斐然,官身留名;第四单元为宋朝历代皇帝及范仲淹对胡则的评价文字史料;第五单元为胡氏宗谱、胡氏家训集锦,通过追根溯源,展示胡氏一门清白继世、耕读传家的家风传承。
胡氏家训
胡氏家训由胡则及其弟胡赈创始,历经宋元两代传承后,明崇祯9年(1636年),胡氏子孙根据胡则遗留的祖训,制订了《胡氏家训》十三条,此后又不断传承完善,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胡氏子孙整理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胡氏家训》。
《胡氏家训》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当时吴越文化的影响,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胡氏家训》的主要特点:一是突出强调如何修身。《胡氏家训》把个人修养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家道盛衰,皆系于积善与积恶而已”、“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侥幸心”,教导子孙后代做到善恶分明、积善行德。同时倡导“以清白相承”、以“和睦”成“逊顺家风”,为子孙后代树立行为规范。二是突出强调如何为官。《胡氏家训》把个人、家庭、家族与社会、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家训中提到“为官心存君国”、“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先忧后乐,鞠躬尽瘁”等,充分展现了胡氏子孙强烈的家国情怀,也为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及胡氏后代人才辈出、官身留名作了最好的诠释。三是突出强调如何崇学。在《胡氏家训》中,崇学重教思想得到高度体现,一再申明教导子孙“为人者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即使冥顽,纵有开悟之时”。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传递和观念的引导,胡氏后人寒窗苦读的传统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探索从未改变,成就了一个个书香之家。
●视频脚本
北宋名臣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养育了南宋思想家陈亮、清代画家吴绛雪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也造就了仁政太守朱仲智、一代廉吏朱方等一批勤政为民的典范。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被毛泽东推崇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名臣胡则。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胡则出生于永康一个叫胡库村的小村庄。当时永康隶属吴越国管辖,那时候吴越国“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儒风几息”,读书人很少。不过胡氏家族却秉承“为人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的祖训,历代耕读传家。胡则幼年就已熟读经史,崇尚“以德正心、以义济世”的儒家文化。
公元989年,27岁的胡则成为了吴越纳土归宋后的婺州第一个进士。之后,胡则辗转河南、山西、广西、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陕西等地为官。
公元1011年,胡则任屯田员外郎,主管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胡则在视察池州永丰监时发现,铜矿管理十分混乱,矿难频发,永丰监监吏存在大肆贪匿官铜的行为。监吏听到风声,抬重金贿赂胡则,并使出浑身解数向胡则施压,结果被胡则严词拒绝。
经过艰难的取证,胡则一边追查恶首,一边革除陋习、完善法度。胡则之举,让以各种手段谋取私利的官员们收敛了许多。胡则也因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升任户部员外郎,兼三司度支副使。此后,胡则辗转中枢与地方任职,有“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之称。
福州濒临东海,五代时期隶属闽国,有大片无主滩涂。纳土归宋后,官府将粗略改造后的滩涂作为“官庄田”租给当地的佃户耕种,后来宋太宗施仁政,下旨“授券予民耕”,让佃户直接成了田主。
公元1025年,胡则出任福州知州。因为内忧外患,朝廷财力不支,于是打起了这些官庄田的主意,试图收走这些已经被改造成良田的“官庄田”。为此,胡则先后三次犯颜直谏,直到朝廷诏免此事。他在奏章上写道“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敏珍:
(胡则认为)我作为刺史,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情。如果我做不了,那刺史就可“废矣”,说的其实就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说起江南,离不开水的主题。地处钱塘江边的杭州,更因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而水患严重。
公元1026年,胡则出任杭州知州。到任第三天,胡则就带上了熟悉水务的幕僚,沿钱塘江两岸,对江堤海塘进行勘查。
不久,胡则发布主政杭州的第一道知州令——修筑钱塘江海塘。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卢敦基:
实干家的精神,实干家的技巧,在胡则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胡则此举,为几十年后的北宋另一位杭州知州——苏东坡,治理环杭州水系和西湖的水患打下了基础,也才有了后来“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杭城美景。
公元1030年,大宋朝国库空虚,胡则入京,代理三司使,执掌财权。为改善国家财源,胡则提出了“通商五利之法”,改官盐专卖为商销。
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胡国钧:
“官卖榷盐”是中国几千来传统的国策,所以当时阻力很大。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敏珍:
胡则在盐法改革上作为颇多。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推进,很有可能这个盐法提出来以后就流于一种口号,不会落到实处了。
据《宋史》记载,“通商五利之法”施行当年,就为朝廷增收了15万贯。既增加了财源又改善了百姓生活。
浙江省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胡国钧:
这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改革。
然而改革触犯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不久,胡则被贬为陈州知州,他的副手,陈州通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胡则长范仲淹26岁,两人却一见如故,相交莫逆。而从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中,也不难看出些许胡则的影子。
胡则在陈州只呆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因江南大旱被起复急诏回京。出任工部侍郎,主管抗旱。
相比其他地区,江南百姓的赋税是很重的。他们除了朝廷的赋税,还要缴纳吴越时期延续下来的“身丁钱”。
公元1032年,胡则已是古稀之年了。江南旱情还在严重,于是他又接连上书,奏请永免江南各地的“身丁钱”。
六十年来见弊由,仰蒙龙勅降南州。
丁钱永免无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
……
胡则并不以诗文见长,这首《奏免衢婺丁钱》是胡则流传下来的不多的几首诗文之一。
公元1034年,72岁的胡则致仕归隐杭州。胡则为官四十七载,却身无长物。在勤廉为民的同时,胡则也十分注重后代的培养。早年在永康方岩建读书堂,在寿山坑建重楼,以方便后代读书。晚年又和其弟胡赈创立了胡氏祖训,激励胡氏后人崇德向善,兴家报国。
胡则后裔、浙江古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胡浙平:
胡公(胡则)的精神我把它归纳为三大情怀:一是崇高的家国情怀,二是深厚的为民情怀,三是充沛的人本情怀。
公元1039年,胡则病逝杭州。范仲淹在胡则墓志铭中写道:“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胡氏祖训历经宋元两代的传承,于明崇祯9年(公元1636年),胡氏子孙制定了《胡氏家训》十三条,此后又不断发展完善。
在胡氏家训中,特别崇尚学习、注重教育。“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即使冥顽,纵有开悟之时。”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