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双流自贸试验区建设 步履铿锵

发布时间:2018-01-10 16:0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双流自贸试验区建设 步履铿锵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承担着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使命,自贸区改革重任在肩。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
  承担着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使命,自贸区改革重任在肩。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从去年4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紧紧围绕打造辐射西南、全国知名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自由贸易港目标,奋力改革创新,全力推进2017年87项改革试验任务,完成73项,形成案例24个,其中“区内流转货物快速通关”“跨境电商备货出口”等6项改革入选全市首批改革创新案例;“国际商事ADR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5项改革入选全市第2批改革创新案例;建立“‘一带一路’法律联盟”作为全省首批精选案例上报商务部……
  2018目标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将着力探索建立营商环境优越、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创新创业活跃、产业实力雄厚的自由贸易港,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310亿元,客货吞吐实现5300万人次、70万吨。
  同时,积极对接省市牵头部门,启动2018年、2019年市级改革试验任务,力争在投资贸易、口岸建设、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开展更多改革探索、争取更多审批权限。
  强化平台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一只泰国产白对虾,从产地普吉岛捕捞到成都市场只需9个小时;进口冰鲜水产品中三文鱼的清关量位居全国第四,业务覆盖全国……
  回顾2017年成都空港口岸建设,一例例鲜活案例不胜枚举。通过着力加强指定口岸平台建设,去年成都空港指定口岸实现了进口水生动物、水果、冰鲜水产品“提速”;肉类指定口岸成功获批筹建,进口生物制品口岸已由省食药监局向国家食药监总局行文申报……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联合成都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关便利化改革。通过“信任通关”“减繁琐、强实效”等便利化改革,去年1~11月,机场货物平均通关时效为进口12.17小时,出口0.75小时,在主要机场海关中排名前列,同比分别提升53.64%和64.62%。
  去年6月29日,综保区双流园区率先上线“区内物流配送货物备案清单自动运抵触发”系统模块,取代原有人工录入运抵报告环节。该系统上线运行后,综保区货物进口、出口通关时间为0.31、0.34小时,区内流转货物通关时间由原来的9.2小时缩短至9分钟,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伴随效率提升的是口岸通关成本的降低,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免除企业在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及快件中心的操作费,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1~11月空港口岸监管货值410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当前,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正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设,升级海关辅助管理系统,增加区区流转、保税展示展销等模块,启动综保区智慧物流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智慧通关水平。
  聚力改革创新
  不断探索前行
  去年12月8日,在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2楼,一场由自贸区管理局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举办的HKIAC仲裁条款谈判演习会热烈举行。现场法律界大咖云集,在四位律师的精彩演绎下,一场涉及民航客机跨国租赁、维保合同争议条款通过仲裁地、仲裁规则、仲裁语言等多维度的谈判得以确定。
  这场国际仲裁谈判演习源于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深化法治自贸建设的改革。以构建国际商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突破口,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建立了“一带一路”法律联盟,入驻15家律师事务所,成立全国首家以“一带一路”为特色的国际商事调解室。下一步还将紧紧围绕“蓉港合作,法治空港”,积极开展内地与香港在国际法务、电子商务调解、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贸区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其中,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在全市率先推行“承诺制+备案制”,建立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监管模式,推动政府服务管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由197天优化为60天;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打造“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网通办”的自贸智慧服务中心。
  在营商环境方面,积极构建“信息化、智慧化、便利化”全天候服务新模式,探索实行自贸局“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区级部门审批职能前移自贸局,由区级部门和自贸局负责事中事后的联动监管模式,承接市级审批事项17项、区级审批事项252项,全力推进智慧自贸建设。

双流自贸试验区建设 步履铿锵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