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的电话接通了,在“红色柚子”队员说明情况后,社保局的回答与档案局如出一辙。尽管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鼓励队员再咨询一下别的单位,但这样的出征不利,也稍稍让“红色袖子”队员有些心灰意冷。
还能问哪里呢?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赵玉江突然想到了干休所。
“干休所里肯定有老干部吧。”赵玉江对记者说。
区干休所很快对此事作出了答复,联系老党员的事情他们会全权负责,并且很快找到了延雨贤、高俊峰这两位老党员为“红色柚子”的队员们“讲党课”。
6月,是期末考试月,但是“红色柚子”的13名队员分配合理,各司其职,硬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这个庞杂的采访任务。而为了能尽量做到专业,赵玉江还专门花了半天时间回郫都区老家,找同学借了一台专业单反相机。
“借来才发现我们队员都不会用,拍摄的时候还是只能用手机拍。”赵玉江笑着说。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时逢七一,我党96周岁生日之际,我们‘红色柚子’团队饮水思源,向老党员学习,采访了延雨贤和高俊峰两位老党员,与他们的交流,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这一段话,写在了赵玉江的采访笔记里。对于党,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群95后的大学生从书本的了解进阶到了真切的谈心,这样的经历,对他们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无私、纯粹、心怀理想,这是老一辈党员给我们的印象。”赵玉江说,“共产党员的精神是不分时代的,这是历史早已证明的结论。”
门外汉成长为万事通 任何成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这句话用在张承孝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区人社局里,...
优秀党员吴凤权 吴凤权,从警18年,他呆过多个单位,多个岗位,对待每个岗位上的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