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成都现3600米木雕巨制 收集万吨乌木投入十多亿(3)

发布时间:2017-12-27 06:3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成都现3600米木雕巨制 收集万吨乌木投入十多亿(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动工前,匠人用工程打印机将上面的人物放大3倍,然后在图纸上标注刻画位置、深度。随后,打坯的工组要将木头打出大样,这之后,修光的师傅才在上...

动工前,匠人用工程打印机将上面的人物放大3倍,然后在图纸上标注刻画位置、深度。随后,打坯的工组要将木头打出大样,这之后,修光的师傅才在上面做出细节,树木根茎,都要用小刀雕刻。完成之后,交给打磨组。 这么多年下来,一些师傅都已经青丝变白发。

接下来,李世平将选择一个地方,打造一所博物馆,将这件作品展示给世人。

专家团队

这是国内最大乌木高浮雕

从创作文稿到寻找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学术部主任左汉中一直参与,他赞叹这件作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国内最大乌木高浮雕,在国内找不到第二个。

中华两河文化艺术雕刻课题组成立后,左汉中负责南方部分的文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孙建君负责北方部分,20万字的文稿花了2年时间来锤炼。

选择木雕工匠时,专家团队也四处比较,“一开始我推荐湖南衡阳的工匠,但比较之后发现,做工不如东阳木工那么细。”前几天,左汉中再次来到工厂,参观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的巨制,这些高浮雕作品,人物栩栩如生,一些人物的耳环还能够拉动,这些细节让他赞不绝口, “工匠们对白描画进行了再创造,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了进去。”让左汉中感动的是,这些匠人在收到画稿后,还会用电脑去搜索实物,“在雕刻木塔时,工匠们就通过照片来进行校正,对比之后,最终保证雕刻的质量”。

他认为,木雕本身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造。用木雕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艺术雕刻长廊按照黄河与长江两河流域划分为《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两部分,涵盖地理、科技、人文、宗教、民俗、劳作、生息、服饰、艺术、交流等十个方面,置身其中,能够对中华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了解。“回到木雕本身,要摘下一个吉尼斯纪录,也是轻而易举。”



黄杨敏

标签:社会



成都现3600米木雕巨制 收集万吨乌木投入十多亿(3)相关报道